(中国时讯 深圳讯)11月5日下午的深圳洪湖公园荷美空间,比往日多了一份诗意。在“自然城市:首届梧桐山诗歌节”第三日,应罗湖区作协邀请,著名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在此分享他的诗歌思想与创作体会——《从唐宋互补谈起:“人诗互证”与诗歌境界》。本次讲座旨在让参与者在提高诗歌赏析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培养诗歌创作的热情、能力与方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诗歌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自然:“永恒”和“短暂” 李少君被誉为“自然诗人”,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与自然主题相关的诗歌。在讲座开篇,李少君就表示,日常生活“自然而然”是最高的价值,这次梧桐山诗歌节的主题非常好,非常吻合习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精神指示。 他从“自然”谈到“境界”,由“诗人”谈到“人诗互证”。关于“自然”,李少君指出,自然是中国文化中最关键的词汇,中国古代尊崇道法自然,自然至上的理念,在《诗经》里面有大量的关于自然草木的描述,《楚辞》和《诗经》的区别在于,《诗经》里面的东西都是食用、药用的草木植物,《楚辞》更多是美好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自然被看作是永恒的象征,中国文化是内在的超越,它有一个参照物是自然,自然是永恒性和人世短暂的对比,所以自然也是中国人的信仰。 他说,中华民族古典文明人间的天堂是苏州、杭州,如今,大家来到深圳就是因为这里生态环境很好,一些深圳的朋友30年前在写诗,现在也还在写,希望在中国现代文明里面,深圳能成为人间的天堂。 表达:“有情”与“无情” 李少君指出,从读者角度出发,要了解小说中的主人公,只需细读文本,不知道作者本身不会影响对于主人公的认识。但诗歌却不同,如果要靠近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就必须要做到“知人而论诗”。如,李白的《赠汪伦》全诗字面浅直,然而,如果读者了解李白的生平就会发现,当时是李白人生中的低落期,旧日的好友也躲离他。此时,诗歌爱好者汪伦却因仰慕李白请他喝酒,这份情是如雪中送炭的一份暖意。 他表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诗人都会面对不一样的生活,存在不一样的观念,然而,生活的目的就是“归真”,寻找一种本真的生活,“修辞立其诚”就是基础。作诗的窍门也就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这个“景”就是现场,如《赠汪伦》中的桃花潭边的这个场景,也就是有些评论家讲的现场感。诗和人必须是相互印证,这个诗歌的价值才能得到提高,反过来才能理解这个诗人,如对谢湘南诗歌的理解,就要回到当时深圳、珠三角中国制造的背景中去理解。 领悟:“无心”与“有心” 李少君讲道,唐代有一位僧人园晖说“心之所游旅履攀援者,故称为境。”什么是心?心是能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来领悟世界、理解他人的感受。可以看作是种同情、共情。 李少君举例说明,比如说我们在荷美空间看到一朵荷花,我们首先是眼睛看到,接着我们的鼻子闻到了香味,但这两个事情是同时发生的,不会有先有后,后面调动所有器官的东西,按中国古代的说法就是“心”,你的心能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来领悟世界、理解他人。诗人写诗的时候,经常会把花、草看成是有情感的东西,这是一种同情、共情。据说有科学依据,如果对花草不好,它就长得不好,你要是对它好,它就长得好。 境界:“不可学”与“可学” 通过杜甫、苏东坡可以解释本次讲座的一个关键词“境界”。李少君表示,“诗歌界有一个说法是李白不可学,李白是诗仙,杜甫可学,那是杜甫的诗可学,我的结论是杜甫可敬,但是苏东坡可学,因为杜甫的苦难我是做不到的,但是杜甫都克服了,所以杜甫是圣人。” “人诗互证”是要去探索作者在关键时刻发生了什么。有一个民间传说,在天水,杜甫采了药到集市上卖时,当地的农民觉得他是读书人却流落卖药就把最好的摊位让给了他,这对杜甫而言是很大的冲击。在他最破落时帮到他的恰恰是最底层的人,据说杜甫由此转变为一个人民诗人。后来,杜甫到成都,生活相对安稳后,他的诗风也发生了变化,既有自在悠闲,“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又有自然之美“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还可与邻居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李少君指出,如果说杜甫不可学的原因是因为他是纯粹的不合时宜的儒家,那么苏东坡可学的原因就在于他是不断自我修炼,在低谷中奋起的一位可及的儒、佛、道融合的大家。早期苏轼的诗歌和杜甫的诗很相似,整体清雅别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后来,在民风比较彪悍的密州他有了一种更广阔的视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逐渐变成“豪放派”。但牵扯到“乌台诗案”的他差点被砍头,后来不断被发配。发配黄州后,他写了很多代表作,如《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惠州他领悟到“此心安处是吾乡”,安贫乐道, 享受生活,“日啖荔枝三百颗”。再贬到海南后他心态更为自在。“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甚至离开海南时,反而留恋起当时的发配之地,“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哲理性的诗歌是苏轼自我修炼结果的外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李少君指出,把“悲”“离”看淡,黄州、惠州、儋州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道场和精神修炼场。 互动:有诗歌爱好者从香港奔赴而来 此次讲座由罗湖区作协主席谢湘南主持。罗湖区文联主席杨冰、罗湖区文联副主席魏文芳,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翻译家、评论家,以及数十位市民,一起来到荷美空间,感受名家风采,汲取宝贵经验。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听众围绕“罗湖应该如何推动文化事业建设”“深圳人应该如何提升文化自信“中国古体诗和现代诗怎么融合”等问题与李少君进行了深入讨论,李少君还就听众感兴趣的主题热心地推荐了书目。 有诗歌创作者特意从香港来到现场聆听讲座,认为“听一场高端讲座,胜过自己读几本书,与领军人物面对面接触,为自己的写作之路指明了思考的方向。”一位罗湖区市民表示:“来公园游玩,竟有幸聆听李少君老师的讲座,受到很大启发,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今后我在系统阅读方面会有很大提升。” 谢湘南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他认为,本次讲座主题对深圳诗人的创作很具启发性,可以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中审视自身的创作,他鼓励在场听众认真领会本次讲座要旨,并应用到日常写作中,争取获得新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