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出行 生活 图片 视频 专题 手机版
国内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2019深圳国际BT生物技术大会及智能健康工程产学研国际论坛召开

来源:自采 作者:朱丹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11
摘要:(中国时讯 深圳讯) 9月11日,由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2019深圳国际BT生物技术大会及智能健康工程产学研国际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近200名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海内外知名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会,就智能康复、智
(中国时讯 深圳讯)9月11日,由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2019深圳国际BT生物技术大会及智能健康工程产学研国际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近200名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海内外知名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会,就智能康复、智慧健康及医疗大数据等领域学科前沿、最新学术成果、产业前景、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会议同时将组织学术界、产业界面对面对话等活动,以推进智能康复领域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为推进“健康中国2030”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本高峰论坛致力于搭建交流学习和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展示智能健康与人机工程领域的最新前沿科技,推动我国智能健康工程高端产业及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
南方科技大学以理、工、医科的发展为核心,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为了促进学术交流,该校大力支持并承办了各种高质量的学术论坛。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重视知识产业结合,其中智能健康工程产学研国际论坛主席张明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柔性驱动,智能控制与人机交互,可穿戴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以及基于肌电/脑电的智能识别算法等,目前正致力于将智能康复系统进行优化并投入应用。此外,论坛共同承办主席,南方科技大学机械能源与工程系付成龙教授,正在从事人体功能增强机器人和人机融合控制研究,其内容同样对智能康复工程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本次智能健康工程产学研国际论坛将由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张明明教授担任论坛主席,机械与能源工程系付成龙教授担任共同主席,在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大力支持下,计划将进行主题演讲,高端对话等交流,旨在促进智能康复工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当天上午,2019深圳国际BT生物技术大会举行开幕式,并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新药创制的机遇与挑战”的高端对话。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决策关键的一年,中国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表示此次大会在这样一个注重智能发展和强调安全健康特征的时期开展可谓恰逢其时。随后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艾学峰强调了深圳在生物医药科技发展攻坚战种的主阵地地位,指出这是时代赋予深圳新的使命。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紧接着发表了“反向医学研究”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中国医学的研究存在只“看论文不看实际疗效”的错误观念,为了纠正这种乱象,真正为患者服务,他提出了“反向医学研究”的概念,即先看药的疗效如何,在决定是否研究它的机理,或者直接使用。随后的报告和高端对话,肯定了生物技术在创新强国的地位,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
下午,大会中的“智能健康工程产学研国际论坛”召开。论坛开幕式后,安排了三个主题报告、产学研高端对话和脑科学新品发布会。
主题演讲开始前,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蒋兴宇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南科大生医工系的建设历史,院系概况,师资力量,研究方向。在深圳政府的支持下,南科大生医工系的教授致力于国家级科研项目,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新西兰工程院院士、利兹大学教授谢胜泉作题为“可重构神经康复技术”的主题演讲——发展新型机器人技术来面对人类健康和独立生活的难题。生物机器人是一个新领域的,涵盖了生物学,力学,机械构造登多方面的知识。在人口老龄化,中风等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重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谢教授总结康复服务的五大需求,即使面对着功率、计算机理解、数据处理等十大问题,2018年生物机器人领域还是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交互机器人,柔性机器人的发展促进了康复机器人的前进。接着谢教授分享了一些最近的研究,包括柔性外骨骼,可便携穿戴式外骨骼,可穿戴的神经传感器,脑机接口,社交性机器人等。以此为基础,谢教授将会朝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合大数据的,低成本的康复设备研发而努力。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及机械与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孙东作题为“微机器人细胞操作系统”的主题演讲。首先孙教授定义了微机器人:尺度小或者能操作微米级别的物体,亦或者是具有制造微小物体能力的机器人。将微机器人技术与传统物理操作相结合可以为精准医学如细胞治疗提供技术基础,具体可以采用激光操作,机械操作和电磁操作。在细胞操作层面,高效率多模块集成细胞操作系统虽然存在困难但是对未来的发展很有意义,而通过强烈聚光所施加的力量操作细胞虽然能以非接触,有力的方式操作细胞但是效率偏低。孙教授也详细介绍了一些细胞操作的案列如:细胞重构,应用机器人辅助细胞注射实现全新基因编辑,细胞融合等。此外,微机器人还用于实现细胞传输。孙教授介绍了传输机器人的结构,尺寸,系统的设计,光声成像实时定位。在实验的支持下,孙教授的研究正蓬勃向前。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教授,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侯增广作题为“康复机器人的进展与挑战”的主题演讲。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正改变者生产,生活和医疗模式。我国老年化与残疾人基数大,而传统康复方法对人来说是重体力劳动,现有康复设备也存在不能契合患者需求的问题。智能康复机器人旨在结合两者优点,解决人的关节过于复杂以至于很难契合的问题。同时,精确感知与控制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未来为了实现康复机器人的闭环控制,侯教授简单介绍了实验室设计的系统,并随后介绍了个性化医疗。未来要实现高精度自主安全的机器人的路还很远,侯教授为此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基于多级—多模态融合的设备操作集能学习。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进而形成一个实际应用的闭环。
在产学研高端对话环节,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张明明主持了议题为“智能健康工程产学研的发展方向”的对话,新西兰工程院院士谢胜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孙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教授侯增广,腾讯优图实验室医疗AI总监郑冶枫,杭州曼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宋星,兰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无限三维(青岛)科技产业集团、苏州无限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军、迈步机器人CTO叶晶、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付成龙副教授参与了对话。与会嘉宾就相关问题“智能健康工程如何引领未来”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首先孙东教授就如何定义智能健康工程发表见解:智能即更加智慧,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因此智能健康工程应该是整合目前已有的先进的技术,上到智慧医疗的台阶。随后,谢院士补充了智能与传统之间要走的路,还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随后专家们对智慧康复的风险,现状,等也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随后对于“深圳如何在智能起到示范作用”等系列问题,罗军教授从实际问题出发,认为人才不来深圳不是钱的问题,是因为中国离世界顶级世界水平还存在差距。因此深圳要在发展生命科学加大力度,多和国际顶级实验室合作。孙教授接着提出包括寻找突破口等4点建议,对深圳目前的科研形式、本地人才培养形式、扶植中小企业创新等问题做出深入的剖析。其他专家也就实际医疗设备现状,企业现状,运转模式等发表重要见解。对于记者和嘉宾基于深圳现状的关于产学研的提问,专家也给出了独到的回答。
随后,大会还进行了Mind Angel脑科学新品发布会,杭州曼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宋星主持,发布会主要关注无线便携脑电系统/儿童注意力提升训练系统。
截至目前,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在智能康复工程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凭借研究方向广泛的优势——包括力学应用医学、可穿戴设备及无线健康监控、原位再生工程、多尺度和多模式生物医学影像、大数据和健康信息学的计算医学、生物医学微机电系统与纳米医学多个交叉专业的方向可以看出,南方科技大学生医工系在学科交叉和产学结合领域都拥有着卓越的表现。而本次论坛主席——生医工系张明明教授在康复机器人的鲁棒性和智能性控制问题及临床应用问题上,以及基于实时计算模型的生物力学评估技术,特别在柔性可穿戴设备及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科研成果多次发表在机器人、智能控制、神经康复、及生物力学等领域的国际知名杂志上。
此外,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科学基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系统性思维,能解决未来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挑战的引领性人才。该系设有机器人及自动化、创新设计及先进制造、能源工程三个学科方向并细化为智能制造、增材制造及3D打印、精密加工技术、机器人与自动化、能源工程五个研究方向,旨在促进机械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的孵化和研发,全力培育机械与能源领域专业精英。其中,论坛共同主席付成龙教授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军委科技委、深港创新圈、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项目20余项。经过论坛深入的交流,相信各位专家学者能为智能康复工程领域做出更卓越的贡献。
(通讯员:祁是辰、肖然)

责任编辑:朱丹丹

中国时讯新闻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