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出行 生活 图片 视频 专题 手机版
艺术快讯 电影资讯 旅游资讯 音乐资讯 书画资讯 艺术快讯

设计互联x瑞士文化基金会 “在群山、丘陵与湖泊之间”深圳开展

来源:自采 作者:朱丹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8-12
摘要:(中国时讯新闻 深圳讯) 8月5日,设计互联携手瑞士文化基金会开启由摄影史学者何伊宁策划的国际当代摄影展在群山、丘陵与湖泊之间,为深圳观众呈现七位活跃在国际舞台并引领瑞士当代摄影的创作者,以及两位曾经参与瑞士驻留项目的中国摄影实践者的共9组、12
(中国时讯新闻 深圳讯)8月5日,设计互联携手瑞士文化基金会开启由摄影史学者何伊宁策划的国际当代摄影展“在群山、丘陵与湖泊之间”,为深圳观众呈现七位活跃在国际舞台并引领瑞士当代摄影的创作者,以及两位曾经参与瑞士驻留项目的中国摄影实践者的共9组、123件作品。它们共同构建起丰富的视觉与叙事层次,带领观者在对瑞士的细致研究与无尽想象间穿行。这组用镜头谱写的对自然、科学与人类的幻想曲,以不拘一格的艺术语言拓展了当代摄影的边界。

火车驶出挂有标志性的瑞士国铁(Mondaine)时钟的苏黎世火车站台,驶往200余公里以南的洛桑路途中,从覆盖着积雪的绵延山脉到波光粼粼的湖面,窗外不断变化的风景塑造了瑞士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也同时挑战着旅行者的视觉经验和感知。
“在群山、丘陵和湖泊之间”基于策展人何伊宁在2019先后两次在瑞士的访问和调研,展出的摄影及衍生媒介作品从地理、神话、科技和日常等不同维度,考察了瑞士的社会、文化以及当代图像创作的独特之处,展现了一个融合而又复杂的瑞士。
以瑞士独有的地理环境作为切入点,奥尔加·卡菲罗的《听》将自己家乡提契诺的口述传奇与凡塞斯卡山谷引人遐想的风景联系在一起,以独具神秘性的图像传递她对山谷与传说的感知。朱岚清的《山上的雅努斯》直指曾被视为荒野代名词的阿尔卑斯山沦为观光娱乐景区的现状,揭示了人类的消费行为对“野性”边界的重新定义。克里斯多夫·奥斯格的《2°》系列聚焦罗纳冰川作为气候变暖的发生现场,运用最新的图像生成技术,考察了气候政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复杂关系;与照片一同展出的同名散文电影则将⽓候调查历史中的不同事件以及我们如何理解气候变化的问题编织在一起。陈海舒的《气泡》将视线转向让瑞士享有“欧洲水塔”美称的淡水资源,用摄影、视频与声音讲述了一个关于“水”的虚构故事,探讨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化以及再自然化。


科技作为当代瑞士经济和文化的核心潜力,以突破性的视觉语言出现在凯瑟琳·洛伊滕艾格和马修·加弗苏的作品中。洛伊滕艾格在《科学之美》应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邀请,在一年里拍摄并制作了大量精细的科学影像,并创新性地将科研仪器与增强现实技术纳入创作过程。“超人类主义”是一种旨在运用科技增强人类身体机能的智力变革,马修·加弗苏的《H+》是这群渴望永生、改造肉身的生物黑客的当代群像,并由此勾画了一张清晰的超人类主义革命地图。
基于历史和当下的对话,弗吉尼·赫贝特的《女巫之锤》是对瑞士弗里堡州天主教地区的灵媒与疗愈师的一次摄影学调研,将其置于“猎巫”的历史语境,考察了这些当代灵媒和疗愈师的身份与实践。托马斯·布拉西的《自由》是对1970年代瑞士汝拉州争取身份认同的视觉回应,回顾了瑞士现代历史中的独特案例。史蒂芬·温特的《温特一家》则透过自己与养父母诙谐、温情、甚至有点逗比的日常照片,生动再现了一家人在无聊的瑞士郊区小城中共同构筑亲密家庭空间。
瑞士文化基金会五年来支持出版的29本瑞士摄影出版物也将同场展出。展览期间还会举办策展人导览、研讨会等公共活动,探讨中瑞两国当代图像生产的话题、技术与创造力。


深圳是“在群山、丘陵和湖泊之间”中国巡展的第一站,展览将巡展至上海Modern Art Base以及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责任编辑:朱丹丹

中国时讯新闻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