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出行 生活 图片 视频 专题 手机版
国内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流感来势汹汹 中医防治有妙招

来源:自采 作者:朱丹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1-16
摘要:【 中国时讯新闻 深圳 讯 】最近流感来势汹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不少朋友们都中了招,发热、咳嗽、流鼻涕真是太折腾人了。临近春节,大家更是担心流感会影响走访亲友为此,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为
中国时讯新闻 深圳】最近流感来势汹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不少朋友们都中了招,发热、咳嗽、流鼻涕……真是太折腾人了。临近春节,大家更是担心流感会影响走访亲友——为此,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为市民朋友提供了几个可防流感的妙招。
 
什么是甲流?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每年会呈季节性流行。
 
流感通常起病急骤,与普通感冒相比,症状更为严重和突出。初期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会持续3-5天。同时,伴有明显的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这些全身性症状往往比呼吸道症状更为显著。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咽痛、流鼻涕、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但相对而言,鼻塞、流涕等症状可能不如普通感冒那么突出。部分患者还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一般流感如何进行传播?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周围的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共用玩具等,再触摸自己的口鼻,也可能导致病毒进入体内而引发感染。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学校、办公室、商场等,流感更容易迅速传播。
西医如何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每年的流感病毒株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建议每年在流感季节来临之前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以及医务人员、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等密切接触人群。
 
2、日常防护: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饭前便后等关键时间点。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喷溅,使用后的纸巾应及时丢弃并洗手。在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进行防护。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降低病毒在室内的浓度。
 
3、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全谷类食物、瘦肉、鱼类、蛋类等,避免过度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高糖饮料。
 
4、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5、充足的睡眠:
好的睡眠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也至关重要,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对症治疗:
对于发热患者,可根据体温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热方法。当体温低于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额头冷敷等;当体温高于38.5℃时,可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同时,针对咳嗽、咳痰等症状,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进行缓解,如氨溴索、右美沙芬等。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促进痰液排出,有助于身体恢复。
 
中医如何预防与治疗?
 
预防理念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在流感高发季,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正气,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流感的侵袭。人体的正气充足,外邪就难以入侵,即使受到外邪侵袭,也能迅速调动自身的防御机制进行抵抗,从而减少发病的几率或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
 
预防方法
 
1、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的理论,冬季宜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以养护阳气,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食用过于燥热、油腻的食物,以免助生痰湿,影响脾胃功能。
 
可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益气、润肺生津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百合、银耳、红枣、枸杞等,煮粥或炖汤食用,既能补充营养,又有助于增强体质。
 
此外,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黄芪、党参、菊花、金银花等,也可适当饮用,但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量服用引起不适。例如,用黄芪10克、白术6克、防风6克,煮水代茶饮,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流感。
 
2、中药香囊佩戴:
中药香囊是中医传统的预防疾病的方法之一。选用具有芳香化湿、辟秽解毒、开窍醒神作用的中药,如藿香、佩兰、艾叶、冰片、苍术、薄荷等,根据一定的配方比例研成粉末,装入香囊中随身佩戴。
 
中药香囊散发的药物气味可以刺激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同时还能起到清新空气、驱赶蚊虫的作用。
 
3、艾灸保健: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在流感高发季,可选择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穴位进行艾灸,如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等。每周进行2-3次艾灸,每次每穴艾灸15-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为度,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免疫力,预防流感的发生。
 
需注意,艾灸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烫伤皮肤,尤其是对于皮肤敏感、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应谨慎操作。
 
4、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
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项目动作舒缓、柔和,注重呼吸与身体运动的配合,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或八段锦30-60分钟,有助于在流感高发季保持身体健康。
 
治疗思路
本轮甲流病机复杂,不能一味发汗,也不能一味清热。
 
这次的病毒感冒有寒,有内热,有湿,所以症状变得比较复杂,处理起来也会相对更有难度。以前有时候感冒,发发汗就可以好,现在不管用了。如果单纯用驱寒发汗的方法,风寒的症状会好转,但可能会导致内热更重,咽喉更痛,嘴巴更干,还有的甚至会流鼻血。‍
 
如果单纯用清热的方法,抗生素或者清热的中药用下去。会让体表的寒湿更加散不出去,甚至留下这个寒湿的病根,造成一些鼻炎、过敏类的慢性问题。而且因为夹了湿,气血运行受阻,感冒更不容易好彻底,且比较多会反复。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证型,针对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方剂和中药进行治疗:
1、风热犯卫
 
症状:发热或未发热,咽喉不适,轻咳,少痰,无汗,多见于发病初期。治疗:疏风清热。
 
常用中成药:银翘散、金银花颗粒、夏桑菊颗粒(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风热夹湿
 
症状:高热反复、咽喉肿痛、咳嗽痰黄、胃脘不适、恶心呕吐、大便臭秽等。治疗:清热祛湿。
 
常用中成药:小柴胡颗粒、连花清瘟颗粒、保济丸(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3、风寒夹湿
 
症状:胃寒流涕、咳嗽痰多、痰稀白、身困乏力、关节酸痛等。治疗:解表散寒化湿。
 
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液、风寒颗粒、小青龙颗粒(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中成药治疗:
 
在流感初期,症状较轻时,也可选用一些中成药进行治疗,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这些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对于流感引起的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同样需要根据中医的辩证论治原则进行选择,避免盲目用药。
 
中医外治法:
 
除了口服中药外,中医外治法如拔罐、刮痧等也可用于流感的辅助治疗。
 
拔罐可选择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通过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达到疏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的目的,有助于缓解流感引起的头痛、身痛、发热等症状。
 
刮痧则可在背部膀胱经、手臂肺经等部位进行,刮拭出痧,以促进邪气排出体外,减轻症状。但中医外治法应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尤其是对于体质虚弱、皮肤过敏等患者,更要谨慎使用。
 
流感高发季,我们既要正确识别流感的症状,采取科学有效的西医预防和治疗措施,也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多管齐下,共同应对流感的威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同时,在流感流行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恐慌,积极采取防护措施,也是战胜流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责任编辑:朱丹丹

中国时讯新闻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