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讯新闻 深圳讯)2021年9月30日,“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子部古籍善本(上)”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10月1日将正式对外展出,展览持续至12月5日。 展览的主题为子部古籍善本,是继深圳博物馆举办经部、史部(上、下)展览后推出的第4个古籍善本展,主要展示子部中的诸子、兵书、技术、丛书等书籍。展览甄选深圳博物馆藏子部古籍98部(套),以时间为叙事线索,分为“王道霸业”“道法自然”“守正出奇”“格物致知”“汇纳百川”五个单元,内容涉及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程朱理学、兵法与武备、农医天文、西方传教士等,突出子部古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有专门介绍古籍字体、版式、装帧、函套等内容,以加深观众对古籍文化的了解。 此次展出的最早古籍为明天顺四年(1460)刻本《朱子大全》,属宋闽本系统,为现存较早的明刻本朱熹全集。明嘉靖十二年(1533)刻本《世德堂六子》、明万历赵用贤刻本《管子》《韩非子》是明代刻本中的嘉品,校刻精良。明代套印本则有万历四十八年(1620)凌氏刻《吕氏春秋》、万历闵氏刻《淮南鸿烈解》、闵氏刻《庄子南华真经》、天启元年(1621)茅震东刻《武经七书》,均朱墨套印,刻印精美。展出有多种丛书,如明嘉靖嘉趣堂刻本《金声玉振集》、崇祯毛氏汲古阁刻本《津逮秘书》等。另有《七省沿海全图》,图中标注有清代新安县的地理位置。 展览打破了以往古籍展以目录分类安排展线的方式,按时间线索串联起近百套展品,向观众展示古籍背后的人与时代。古籍的成书、刊刻,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在成书时代,思想文化、历史记忆被书写在古籍的文字中,折射出著述者所亲历的世界;在刻书时代,时人的学术风尚与阅读旨趣,则透过刊刻古籍传递而出。这进一步发掘了古籍蕴涵的时代价值,从不同时空视角展现古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并使其更加具有文化生命力。 今后,深圳博物馆还将通过展览、讲座、导赏等更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典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观众赏古籍、增知识、懂传统,触碰更多文化典籍和藏书故事,充分领略古籍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