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出行 生活 图片 视频 专题 手机版
国内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华侨城参展慈展会 四张剪影讲述文旅央企担当

来源:自采 作者:朱丹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0
摘要:(中国时讯 深圳讯) 9月20日至22日,第七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以聚焦脱贫攻坚 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全面呈现我国扶贫领域的最新业态和成果。 走进脱贫攻坚主题展馆,名企云集,绣娘万祖敏正在华侨城集团展位现场作业,身着苗族
(中国时讯 深圳讯)9月20日至22日,第七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以“聚焦脱贫攻坚 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全面呈现我国扶贫领域的最新业态和成果。

走进脱贫攻坚主题展馆,名企云集,绣娘万祖敏正在华侨城集团展位现场作业,身着苗族服饰、凝神穿针引线的场景,在人头攒动的展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万祖敏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这是华侨城集团多年来定点帮扶的贫困县之一。2017年,她参加了华侨城派出挂职的扶贫干部、寨头村第一书记尹剑组织的留守妇女培训班,并进入村里第一家以苗绣为主的村企工作。“做得多一天可以挣100块。”万祖敏对记者说。派驻干部焕新脱贫攻坚思路、苗绣村企撬动产业扶贫引擎——这是华侨城集团精准扶贫“六大路径”在寨头村的生动实践,也是其此次参展慈展会向公众展示的第一张“公益慈善”剪影。据此望向华侨城其他实践之举,这家以文旅产业为主营业务的央企,还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公共艺术等领域持续发力,联袂构筑央企多元“公益慈善”的华侨城视野。

“精准扶贫”剪影:“六大路径”与时代共振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记者了解到,第七届慈展会也将广义上以扶危济困为主题的慈善公益,进一步聚焦到脱贫攻坚的时代主题上。如何按照精准扶贫新思路,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这是华侨城集团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在本届慈展会华侨城集团展位,记者看到首度对外公布的华侨城精准扶贫品牌形象,由六个不同颜色的“手掌”组成互动感的图形,寓意华侨城及旗下子公司戮力同心、扶贫攻坚,也代表华侨城精准扶贫“六大路径”——人才扶贫、产业扶贫、基金扶贫、旅游扶贫、短板扶贫、文化扶贫。华侨城经过多年接力探索与奋斗,逐步明晰了这六大帮扶思路,并在实践中探索“文化旅游+美丽乡村”“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特色之路,不断为美好生活赋能。

贵州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早自2003年,华侨城集团便与该省黔东南州三穗县和天柱县结成对口定点帮扶关系,一组数据可管窥其帮扶定力:截至目前,华侨城已在两县投入定点帮扶资金累计超70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016人次,提供公益扶贫岗位1482个,培训人才544人次,援建帮扶项目124项,接收81人次当地基层干部到华侨城挂职锻炼,统筹旗下58家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4场,参与打造黔东南州“D球村”扶贫电商平台……

“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动员令。据华侨城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在两县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华侨城立足国家大扶贫格局,同步迭代了为两县量身打造的扶贫方案:在坚持“六大路径”扶贫思路不动摇的基础上,更加聚焦人才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三个方面的脱贫重点工程,真正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

以人才扶贫为例——挂职培养一批、解决就业一批、勤劳脱贫一批、培训带动一批,华侨城坚持“四个一批”模式精准赋能“造血”扶贫。通过优秀党员干部挂职推动“智力帮扶”是其落实人才扶贫的其中一步,像三穗县寨头村第一书记尹剑这样由华侨城选派的优秀干部还有多名——三穗县副县长张大磊来自重庆华侨城;天柱县副县长王南来自广州华侨城;两县所属的黔东南州,黔东南州副州长叶兴斌一年前还是华侨城集团专职董事……截至目前,华侨城累计选派的21位优秀扶贫干部,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其各自在文旅产业、营销规划等方面的专业和经验优势,切实扑下身、沉下心,通过“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工作方式,和贫困群众拧成一股绳,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扶贫顽疾开的一剂“药方”,也为华侨城集团的帮扶工作指明了方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牵住产业扶贫这一扶贫工作的“牛鼻子”,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在三穗县,华侨城正积极探索“三穗鸭”产业扶贫模式;在云南,华侨城也已有相对成熟的实践案例可资借鉴:投资550万元打造云南元阳莲雾种植基地,带动建设“热带水果+文化旅游”的百果公园田园综合体,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万余人,解决当地就业200余人。
改革创新可谓深圳的根与魂。诞生于深圳这片热土的华侨城集团,其精准扶贫路径也颇具个性化色彩。作为中国旅游集团20强,华侨城多年来充分发挥资源和经验优势,在全国多地参与建设和运营旅游扶贫项目,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贡献“华侨城智慧”和“华侨城方案”,如贵州三穗县颇洞村旅游示范点,贵州天柱县三门塘、金凤山旅游景区,西藏林芝华侨城南山国际汽车营地项目,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景区等等。


“乡村振兴”剪影:100个美丽乡村计划
在海南三亚中廖村,村民黄菊金每天都扮演着“两重身份”。
每天清晨,她先是日出而作、躬耕田间的农民;结束劳作后,她又以中廖村演艺队领队亮相——这是华侨城为当地“乡村振兴”量身打造的项目,也是其“100个美丽乡村计划”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乡村振兴也是脱贫攻坚事业的重要一环。新时代,华侨城集团在“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驱动下,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为支撑、人民为中心,共筑“100个美丽乡村计划”,在西藏、云南、海南等地区探索实施新型城镇化及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积极做好精准扶贫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以前述中廖村为例,这里原本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华侨城进驻后,挖掘其原汁原味的民族和民俗文化,用文化旅游景区的表现手法将村民日常生产生活舞台化、艺术化,升级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打造极具热带田园风光和黎族文化气息的美丽乡村,改造后的中廖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依托农旅结合,带动乡村产业振兴,这是华侨城为“乡村振兴”贡献的“中廖方案”。华侨城海南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打造海南中廖村、文门村、天涯小镇、南山村等美丽乡村项目过程中,华侨城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通过创造就业岗位等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更多参与并分享乡村产业振兴的收益。在中廖村演艺队负责黎锦织艺展示、年过五旬的麦亚连对记者说,原来没想到织黎锦不仅引得游客欣赏,还能有一份表演收入,日子终于不用再过得苦巴巴了。
当然,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个模式“齐步走”。华侨城集团总经理姚军表示,华侨城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坚持立足当地发展现状、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依靠路径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打磨具备当地特色、可持续的方案。


在西藏,华侨城投资2亿元打造林芝华侨城南山国际汽车营地,并将所得营业收入支持当地察隅县脱贫攻坚;在广东陆河县螺溪谷,与深圳、汕尾两市共同打造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导向的乡村田园客家文化旅游综合体;在云南,投资建立49亩百香果示范基地……华侨城通过盘活、激活、放活乡村各类资产资源,将资源变资产,大力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在全国多地共同绘就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图景。
“生态文明”剪影:耕耘美丽中国
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为10岁,这是深圳的一支环保志愿教师队伍。每周,他们都会来到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开展自然教育。
地处深圳繁华中心区的华侨城湿地,是国际候鸟迁徙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之一,拥有原生红树林群落及种类丰富的动植物。2007年,华侨城集团从深圳市政府接管这片湿地,秉承“保护、修复、提升”的原则,历时5年、耗资逾2亿元进行保护性修复、持续性提升,打造了目前中国唯一地处现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滨海红树林湿地。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营造绿色生态环境一直是华侨城集团生态公益的核心。秉承“生态环保大于天”的理念,华侨城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始终坚持对自然与生态的保护与尊重,倡导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自然教育,举办环保公益活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回望改革开放初期,“生态文明”的概念并未被明确提出,之后在曲折探索中,其重要性才逐步为更多人认识。赓续着深圳改革开放排头兵精神的华侨城,让“生态环保大于天”的理念在其34年来公益慈善事业的奋斗征程中一以贯之,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文旅央企表率,并形成了丰富思路和实践。
华侨城武汉东湖湿地、南昌象湖湿地和顺德桂畔湖湿地等同样秉持“生态优先,环保先行”原则,依托湿地的自然生态,以创新的理念与模式进行修复,在湿地的保护与创新建设中引导市民关注环保、保护生态,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
前人栽树,但后人不能止于乘凉。如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更需从纵向代代相传的精神内涵,横向内化为人人有责、涵盖各方各面的行动自觉。而早自2014年,华侨城便成立了全国首家自然学校,秉承“一间教室,一支环保志愿教师队伍,一套教材”的“三个一”运营模式,携手环保志愿教师研发多元化课程,面向社会免费开展自然教育,覆盖老中青少各个年龄段,受众超百万人次,其据此创办的华基金获得深圳关爱行动“十佳公益机构提名奖”。
“当代艺术”剪影:创意添彩美好生活
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秉承“优质生活创想家”的理念,华侨城多年来持续在各地积极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和展览,通过丰富的公共艺术活动,在作品与公众之间搭建一条能够对话、讨论的通道,为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机制提供平台。
今年上半年,第四届“OCT凤凰花嘉年华”以“自然在一起”为主题,在深圳华侨城各个社区开展。作为华侨城倾力打造的沉浸式自然艺术节,华侨城借助公共艺术的桥梁引导人们对“人与城市”的幸福关系进行思考的公益活动,并以“企业公民”身份积极参与到对自然生态、城市人文的关心和探索中。经过数年精心策划和执行,OCT凤凰花嘉年华已成为华侨城独有IP,影响覆盖人群超百万。市民评价它“像蒲公英一样”,把环保的理念和公共艺术同步传递给公众。项目荣获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创办的第十三届“2017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企业品牌传播类金奖、《新周刊》2018年企业社会责任荣誉盛典“最佳公益创新奖”,以及“2019创新创意超级杯企业品牌营销创意奖”等。


就在第七届慈展会开幕前一夜,“OCT-LOFT一人一世界讲座”第20季第四场活动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举办。艺术家周力和建筑师刘晓都,通过对话探讨“在深圳,最带劲的东西是什么”。这座由工业区改造而来的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引进各类创意产业机构,以及持续多年渐进式改造、管理和运营,完成了从工业旧厂房到国家文创园区标杆的华丽蜕变,使旧厂房的建筑形态和历史痕迹得以保留的同时,依托OCT-LOFT公共艺术展、T街创意市集、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等,为市民奉上丰富精彩的艺术盛宴和创想空间,同时形成集聚平台的孵化效应,吸引众多机构主动合作,有效推动创意产业发展。
基于30余年的文化、资源及管理模式等优势,华侨城不断丰富公共文化艺术产品和服务,举办华侨城文化旅游节,用心经营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馆群、华·美术馆、深圳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中柬文化创意园、天津华侨城美亚创意文化园、安仁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等等一系列文创园区和机构,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提升公共文化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责任编辑:朱丹丹

中国时讯新闻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