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讯新闻 深圳讯)9月20日,麦当劳中国在中国的首家“零碳餐厅”—— 北京麦当劳首钢园得来速餐厅发布会上,宣布全国近5000家餐厅将推出“为未来,绿起来”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一同加入麦当劳绿色发展的“对话框”,体验“双碳”目标引领下的绿色消费,拥抱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麦当劳中国首家“零碳餐厅”- 北京麦当劳首钢园得来速餐厅外观 首钢园餐厅按照国际权威绿色建筑认证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评级)的零碳排放和零能耗标准设计和建造,预期将于12个月后获得认证,将成为中国首家“零碳餐厅”,也将是亚太地区首家同时获得这两项认证的餐厅。LEED体系的开发及拥有者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在发布会上向麦当劳中国颁发奖杯,表彰麦当劳中国LEED认证项目数量全球第一。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为麦当劳中国授予LEED认证项目数量全球第一荣誉 (从左至右: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北亚区副总裁王婧、麦当劳中国首席影响官顾磊、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麦当劳中国首席发展官梁海静、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北亚区董事总经理杜日生) “今年是麦当劳中国进入‘金拱门时代’的五周年。过去的五年内,麦当劳中国不断加速发展,餐厅数量已达近5000家,翻了一番。在业务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我们积极承担更多企业社会责任,坚持以‘绿色增长引擎’驱动未来的绿色发展,支持中国‘双碳’目标。”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表示:“为了更美好的未来,麦当劳尽善而行,也希望能鼓励顾客拥抱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自然与生态生生不息,为下一代创造更绿色的未来。我们希望以绿色餐厅为核心,将绿色体验贯穿到消费者旅程的各个环节。” 近5000家麦当劳餐厅邀顾客体验“绿色”,鼓励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为庆祝“零碳餐厅”的成功发布,麦当劳中国全国近5000家餐厅将“为未来,绿起来”,纸袋封口贴一齐由红变绿,邀请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一同体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拥有超过2亿会员的麦当劳中国APP和小程序上,近1600家LEED认证绿色餐厅的坐标也变成了绿色,点击餐厅头像还能了解麦当劳绿色餐厅和LEED认证的小知识。 麦当劳中国还准备了“绿色好礼”,风靡全球的麦香鱼汉堡将在9月26日限时5元体验价,邀请顾客品尝来自可持续捕捞的高品质鳕鱼。麦香鱼汉堡选用的鳕鱼100%来自海洋管理委员会(MSC)认证的可持续渔场,通过可持续捕捞和生态保护,让海洋生态环境生生不息。打开麦当劳APP用AR(增强现实)扫描功能扫描麦香鱼汉堡盒,消费者还能通过精美的AR动画,了解绿色小故事。 为庆祝“零碳餐厅”开业,麦当劳中国全国近5000家餐厅的纸袋封口贴一齐由红变绿, 消费者还可以用AR(增强现实)扫描麦香鱼汉堡盒,了解绿色小故事 为鼓励消费者的绿色出行,麦当劳中国与高德地图合作,即日起至10月4日期间,使用高德地图骑行、步行导航等绿色出行方式,光临麦当劳中国1600家LEED认证绿色餐厅的顾客,可获得“麦向净零”、“绿动未来”等绿色出行勋章。顾客凭勋章可获得0元可乐。使用高德地图绿色出行方式光临首钢园“零碳餐厅”的顾客能获得一杯0元燕麦奶铁。 LEED认证绿色餐厅数量领跑全球,1800家绿色餐厅目标将提前实现 麦当劳中国一直关注建造和运营更绿色的餐厅。2013年起,麦当劳中国开始探索餐厅的绿色节能,2018年,麦当劳中国引入绿色建筑国际权威LEED认证,聚焦6个核心板块,为绿色餐厅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了一个量化标准的全面框架。截至2022年9月,近1600家麦当劳餐厅获得了LEED认证,其中超过一半位于二三线城市,每年减少碳排放约6万吨。麦当劳深圳市场是麦当劳中国拥有绿色餐厅数量最多的市场之一,目前有近180家餐厅通过LEED认证,成为绿色餐厅,今年预计新开近90家绿色餐厅。麦当劳中国也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LEED认证的绿色建筑项目。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麦当劳中国将提前完成1800家LEED认证绿色餐厅建设的第一阶段目标。 麦当劳中国绿色餐厅发展里程碑 北京麦当劳首钢园得来速餐厅也是麦当劳中国在“绿色餐厅”领域的新探索。餐厅通过超过2000平方米的场地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可达约33万度,满足餐厅日常运营电力需求,每年减少碳排放约200吨。 麦当劳首钢园餐厅楼顶配备超过2000平方米的场地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年发电量可达约33万度,满足餐厅日常运营电力需求 “五年来,感谢麦当劳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实践带到中国更多角落,特别是新疆、西藏以及很多新兴城市的第一个LEED认证项目都是麦当劳餐厅。”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北亚区副总裁王婧女士说,“麦当劳中国通过全球规模第一的绿色餐厅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感受到绿色餐厅带来的安心、舒适、可持续的用餐体验,不断带动各地消费者及上下游合作伙伴提升节能减排意识,鼓励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