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湾区杏林携手“汉语桥”,中加文明互鉴创新中医药国际传播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朱丹丹

中国时讯新闻 深圳】2025年3月23日,加拿大针灸中医学院院长李彤率18名师生走进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广中医深圳医院),开展“汉语桥”文化交流活动。这场以“中国情·中医行”为主题的人文科技研学盛宴,生动演绎了深圳作为中医药国际枢纽城市“双向赋能”的使命担当。广中医深圳医院以一场横跨东西半球的中医药文明对话,向世界递出传统医学现代化转型的“中国方案”。
 
智慧医疗重构服务链:深圳模式保障中医药安全
对外交流合作委员会秘书长陈立新陪同交流团成员参访广中医深圳医院,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新桥梁在这场沉浸式体验中医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悄然架起。在5G智慧医院参访中,加拿大师生亲眼看见了全场景医疗服务的革新,见证了中医药现代化转型的“深圳速度”。广中医深圳医院以数智赋能医疗,构建了全场景智慧服务体系。当AI遇见机械臂,传统药房焕发智能新动能。AI识别辅助配药机械臂可以完成毫米级精度的高效运作,实现饮片精准识别与智能抓取,仅需10秒便可完成一服中药调配,让取药更快捷。区块链技术赋能药材全流程溯源,为每一味药材植入“数字身份证”,构建了从种植到煎煮的质量安全链,让患者更放心。
 
岐黄绝技焕新传承链:传统疗法演示惊艳外国同仁
随后,加拿大学生文化学生交流团依次参访康复科、针灸科、推拿科与中医综合治疗区,现场观摩太极杵针、火龙罐、艾灸、虎符铜砭刮痧等中医传统疗法,沉浸在氤氲药香中,惊叹于奇妙疗法上,来自加拿大的中医学生已然被中医治疗的魅力所折服。
针灸科专家冯军现场为他们演示“枢机疗法”对痛症患者的治疗,一针见血的问诊让患者茅塞顿开,精准有力的施针让现场赞叹连连,外籍中医学生们纷纷拍照、拍视频,记录下珍贵的一幕。冯军教授指出,“枢机疗法”优点显著,辨证施治开具配穴方案,可以治疗各种不同疾病,让治疗更精准;统一化的取穴定位与施针手法,意味着学习者能花更少的时间,更快掌握这项疗法,让传承更简单。广中医深圳医院正以标准化、数字化的教学体系不断培育扎根于深圳福田,辐射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世界的现代中医人才。
 
治未病智慧增辉健康链:个性调理方案获国际赞誉
参访中,中医专家为外宾展示自配代茶饮、泡脚方与二十四节气定制膏方等,并为每位外宾进行舌诊脉诊,建立体质档案,开具个性化膏方方案。李彤院长品尝“健脾膏”后赞叹:“深圳将《黄帝内经》的预防医学思想转化为可量化的健康管理模型,这正是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亟须的东方智慧”。广中医深圳医院开展治未病工作已有多年,已获评广东省中医药局治未病服务5A级单位。通过定制养生操、药膳方、代茶饮及膏方等,可以为不同人群进行体质纠偏,实现亚健康调理。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工治未病”,广中医深圳医院致力于让治未病智慧成为全球健康新标配。


最后,医院给交流团成员赠送了纪念书签,这些书签是承载民族医学智慧的文化符号,是跨越文明的健康符号,传递着跨越太平洋的医学火种。当加拿大中医青年将书签夹在《伤寒论》等中医经典时,充满仪式感的动作,打开的是一扇文明对话的窗口。这场横跨太平洋的对话,不仅浇筑起中加友谊的钢铁桥梁,更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刻下了“深圳创造”的璀璨印记。
 
广中医深圳医院副院长王南卜在采访中提到:“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我们正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规划》为行动纲领,打造中医药国际化的‘深圳范式’——传承与创新并重,既要有千年文明的根脉传承,更需前沿科技的破界创新。”作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探索者”,广中医深圳医院正持续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在“三化协同”战略的引领下,构建起“临床-科研—产业-文化”四位一体的国际传播体系,依托区块链溯源、AI辅助诊疗等前沿科技,打造“可感知、可参与、可复制”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矩阵,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对话平台。中医无国界,文明有根脉。当中医药走向世界,惠及世界各地人民时,中医药不再是单一文明的遗产,而是人类共同的健康财富。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中国时讯新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