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讯新闻 深圳讯】7月28日,由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以下简称蓝色海洋)主办,深圳市渔业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协办的第十二届增殖放流公益活动在基地码头举行,吸引了近百名热心市民的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共向大海放流了2万尾粲忝纭�3万尾红笛鲷以及50万尾刀额新对虾虾苗。本次活动以“生态亲海 童创未来”为主题,主办方旨在通过这次科学有序的增殖放流行动,向公众普及增殖放流的相关知识,唤起大家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识。
增殖放流 还海以渔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林黑着主任表示:增殖放流是通过人为向自然水域投放人工繁育的鱼类、虾类、蟹类、藻类的亲体或苗种等水生生物的活动。增殖放流对增加生物资源数量,修复渔业种群结构;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增效,实现渔民增收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本次活动也鼓励了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到海洋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也为深圳市朝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会长周云翔表示:在过去11年里,蓝色海洋作为一家民间机构一直在积极推动增殖放流的科普宣传工作。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在深圳放流了总计1121.4万尾鱼虾苗,吸引了4000多名热心市民的参与。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我们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在深圳湾公园护鸟志愿服务站发布公益广告,并通过“云放鱼”直播活动,鼓励公众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多种方式参与到增殖放流中来。作为会长,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将增殖放流活动打造成一个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平台。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努力,营造一个全社会关爱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共同守护我们的海洋。
在本次放流活动中,特别选择了大鹏海域的本土物种——黑鲷鱼、红笛鲷和刀额新对虾,它们也是深圳市民餐桌上的常见美味,分别对应黑立鱼、红鱼和麻虾。
据海源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邓景文介绍:在约30天的温室培养过程中,我们对鱼虾苗进行了细致的检验检疫,确保它们健康无病害,无药物残留,满足放流条件。值得一提的是,黑鲷鱼和刀额新对虾的生长周期较短,仅需3到4个月便能迅速成长。此外,放流红笛鲷对于修复该种群具有重要作用。
放流现场,志愿者们手持捞鱼网,轻柔地在装满鱼苗的大水桶中捞起一网网活泼的小鱼苗。尽管天空飘着雨,但志愿者们的热情丝毫不减,他们排成一列,手递手,形成了一条生命的长龙,井然有序地传递着鱼苗,将这份对海洋的深情厚意,一一传递。随着一盆盆鱼苗、一袋袋虾苗被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倒入海中,它们立刻展现出了生命的活力,欢快地游向海洋、四散游向更远处。
生态亲海,童创未来
“生态亲海”,相关专家提出呼吁,他们希望“赶海”活动能够从向大海索取食物,转向观察和记录有趣的海洋生物,让“赶海”成为一种更好的认识海洋、感受海洋的方式,让人们的好奇心成为人类与海洋之间的桥梁,而非肆意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理由。
启动仪式上,3名儿童海洋环保大使陈梓萌、朱彦芃、王浩轩带领着小小志愿者们一起宣读了生态亲海倡议:“查潮汐看海况,安全近海;捡垃圾清塑料,新潮探海;不乱挖不带走,文明观海;拍照片细观察,生态亲海”。
陈熙爰、刘依航等为大家表演小品《增殖放流话你知》和《家园保卫战》游戏,让公众了解了常见的外来物种红耳龟(巴西龟)、罗非鱼、牛蛙、鳄鱼、雀鳝、食人鲳、清道夫、革胡子鲶等等。常见本地物种有黑鲷鱼、红笛鲷、刀额新对虾、杂色鲍、虎纹蛙、马氏珠母贝、石斑鱼等等。
现场的增殖放流科普展分别向公众科普增殖放流定义及意义;随意放生的危害、本地物种和外来物种的知识;放流地点和时间以及正确放流方式、海浪与潮汐等相关专业知识。
自“拯救鱼荒 还海以鱼”行动呼吁发出后,迅速得到了深圳市特区建发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领先康体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阿特拉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海洋卫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华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商港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联达拖轮有限公司、深圳市炜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金融同业公会、深圳警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陈锦浩航海俱乐部、索尼电子运营(中国)有限公司、深圳伊贝诗化妆品有限公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深圳分所、深圳市福美信贸易有限公司、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深圳市南油小学、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学校、深圳市坪山区中山中学、深圳市福田区景莲小学、深圳市南山区海月花园幼儿园、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华侨城小学的响应,共同参与到增殖放流行动中来。
第十二届增殖放流公益活动深圳举行 55万尾鱼虾苗放归海洋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朱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