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讯新闻 深圳讯】5月12日,由罗湖区委宣传部、罗湖区文联主办,罗湖区作家协会承办的南方叙事与先锋精神——南方叙事丛书座谈会,在罗湖区文联“文艺家之家”举行,来自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教授、文学评论家、作家、诗人等二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罗湖出品的文学作品展开研讨、交流感受并献言献策,为南方叙事丛书表示欣喜,也为深圳文学积极鼓与呼,现场气氛热烈。罗湖区文联主席杨冰、副主席魏文芳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及担任现场主持。
记者了解到,南方叙事丛书第二辑主编、罗湖区作协主席谢湘南表示,从“历史写作”角度归纳,该系列作品呈现了可供阅读的扎实文本,如有写保障香港生命线的东深供水工程的《水向高处流——“东深供水工程”实录》(胡忠阳、李健辉著),有讲述东江流域境内革命故事的《红色东江》(尤波、卓明勇著)。他认为,南方叙事丛书第二辑既有上述历史的维度,更有当下的书写,有非虚构的真实展现,也有诗意的凝练与升华。如尹维颖随笔集《生活在深圳》,作者以灵动的笔触呈现了深圳众多有趣的文化与艺术现场,描写了这个城市中那些着迷于艺术与艺术生活的人,是一位都市游牧者的心灵地图;欧阳德彬的小说集《我想去趟布拉格》,充满了对异文化的想象,他讲述的故事中洋溢着青春的骚动,透过一个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营造出南方的潮湿与氤氲氛围;程鹏的诗集《崇高的沉睡》是一曲献给母亲的诵歌,是诗人对精神故乡与成长过程的诗性回望;诗歌选本《春风写罗湖》(谢湘南编)则有如一部城市的精神剪影,突显春风的沐浴,是诗歌地理志,亦是深圳诗人对城市生活的诗意呈现。
南方叙事反响热烈
成为深圳文化IP品牌
深圳作为一座活力的南方之城,文学艺术的发展也进入了深度的活跃期。罗湖是深圳的中心城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聚集了众多优秀的作家,有着傲人的文艺成绩和敏感的文学触觉。以罗湖以深圳的作家作为核心,构建起了崭新的文学坐标,积极推动着南方文学的写作。
2019年南方叙事丛书第一辑面世后收获了不俗的反响,2022年底出版的第二辑亦继续扩大着南方叙事的版图,描摹着深圳文学的发展路径与未来。罗湖区文联主席杨冰介绍道,南方叙事系列是罗湖区的文化IP品牌,两辑作品共涉及20位作家,倾注了各方心血,十分不易。罗湖艺术门类齐全,人才聚集显著,文化积淀深厚,希望文艺工作者能够为时代呼吁,为城区建设贡献文艺力量。
文学评论家,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主编贺仲明对活动的举办表示赞许:“罗湖区有这么大的魄力,也是对文学非常好的鼓励。”南方叙事丛书题材丰富,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其中浓烈的时代气息,反映了深圳的多样性、发展的多元性。
▲贺仲明
饱含先锋精神
描摹深圳梦想与期待
作为“南方叙事”概念的重要提出者,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吴亚丁,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汤奇云在现场追溯了其文化起源。汤奇云于2011年发表了《南方叙事:资本化时代的精神肖像——吴亚丁小说印象》一文,为深圳的文学书写找到了“南方叙事”这一创造性的描述,是一种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深圳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取向描写,是指向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书写的反叛。2014年,吴亚丁在主编《罗湖文艺》时开辟了“南方叙事”专栏,重点推荐罗湖和深圳的作家作品,并推出南方叙事丛书第一辑12部作品,形成了一定声量。他描述,“关于‘南方叙事’,我们其实是想表达一个梦想,一个关于深圳文学的期待”。
▲吴亚丁
▲汤奇云
文学评论家,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申霞艳在南方系列丛书中读到了深圳的在地经验,作家一边生活、一边书写,是流动性的,是在不断地建构、重构、丰富的过程中,对全国文学甚至世界文学都具有引领性。“深圳作为典型的新城市,包含了很多世界性的经验。”文学评论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培浩认为,深圳的新城市文学有着崭新的文学经验,强调自我更新的精神、先锋的精神。广州市文艺报刊社副社长、广州市作协副主席陈崇正也提到,罗湖有着改革开放的先锋经验,文学的血液也是如此鲜活,是一种向前看的文学,而不是凝望过去。
▲申霞艳
▲陈培浩
▲陈崇正
文学评论家、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唐诗人,文学评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佛山市艺术创作院文化与文艺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佛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朱郁文,作家、诗人冯娜也谈了各自对南方叙事与先锋精神的理解,认为深圳作家敢想敢写,突出个体层面的感受,有普遍性又有独特性,能够引发强烈的共鸣。
作品丰富特色鲜明
要走出深圳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座谈会邀请了欧阳德彬、尹维颖、程鹏、李健辉、胡忠阳、尤波、卓明勇等南方叙事丛书第二辑作者来到现场交流,各位专家学者也分享了各自的阅读体验。
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于爱成表示,《我想去趟布拉格》作者欧阳德彬是“王小波气质”的作家,作品有着青春气息、荷尔蒙气息、反叛气息;《崇高的沉睡》的每个作品都有新鲜感,有着求新求变的自觉;《生活在深圳》写人写物写事,都市感和现代感非常突出;《春风写罗湖》《红色东江》《水向高处流》等写出了诗歌罗湖、革命罗湖、历史罗湖。
▲于爱成
深圳市作协副秘书长秦锦屏认为南方叙事丛书阵容齐整、策划精准、特色鲜明,在《我想去趟布拉格》《崇高的沉睡》等作品中体会到隐秘的情感流动,整套书体现了文联有力量,文学有温度,文化有魅力。
“既有宏大叙述又有细致体验”是《特区文学》副总编辑阮雪芳的体会,她在《水向高处流》《红色东江》等作品中感受到强大的信念力量和深圳精神的血脉传承。
▲秦锦屏
“物质生活满足之后,这个城市群体对精神的需求从未如此重要。”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霞以《生活在深圳》为例,认为描绘出了一座现代化都市的文化脉动和生活气息。她说:“《生活在深圳》完全不同的是,尹维颖以柔暖、亮色的笔调捕捉了她在深圳生活的点点滴滴,尤其是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来理解城市,不仅是描绘城市精神的心灵地图,也是对这座城市的深情感恩与告白,体现出深圳的文化价值与艺术氛围,让人感受到一座现代化都市的文化脉动和生活气息。”
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师陈劲松则提到,欧阳德彬的作品体现了一种卡夫卡式个人对于生存困境的思考,是现代性的思考,上升到了哲学的意味。文学评论家廖令鹏提到“青年膨胀”现象,指出青年正从“边缘”走向“主流”,南方叙事丛书作品中也体现了“青年写青年”的现象,是很好的样板和示范。
▲刘洪霞
好作品如何让更多人熟知,如何将南方叙事丛书更好地推广出去是文学评论家、宝安区评论家协会主席唐小林关注的问题。罗湖区作协主席谢湘南正在大力推动南方叙事走向更远,他认为南方叙事丛书是从理论到行动的实践,未来要跳出框架、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谢湘南
“南方叙事与先锋精神——南方叙事丛书座谈会”深圳举行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朱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