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书画资讯 • 正文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5周年——聚心凝力开启新征程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朱丹丹

(中国时讯新闻 深圳讯)6月23日,“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5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关山月美术馆拉开帷幕。凝心聚力,永葆初心,关山月美术馆借此契机与市民共享深圳文化发展硕果。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华,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金海,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曾相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丁中元,深圳美术馆馆长张燕方,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等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参观了展览。

2022年,是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5周年暨关山月先生诞辰110周年,25岁的关山月美术馆风华正茂,青春如诗。此次25周年系列活动以“共创共享·艺术之美”为主题,重点推出四个精品展览、两个文化战略合作项目、一个数字美术馆、一场美术馆之夜,并将联动推出25场以上山月学堂等系列公共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艺术体验。
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机构,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探索出了一条将艺术名家纪念馆与国家美术馆各项功能有机结合,将深圳城市文化发展和美术馆建设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助力城市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启新时代新征程。


科技激活艺术之美,创新驱动美好未来。“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数字馆”将于建馆25周年之际正式上线发布。同时,“元·界——关山月美术馆数字人文研究展”也将于线上线下同时开幕,以数字技术手段回顾我馆25周年来的发展历程。作为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的数字孪生体,它和实体美术馆一样承载着美术馆的各项职能,内容涵盖研究中心、典藏中心、教育中心、展览中心,并于近期对公众开放。这座永不落幕的美术馆,将全天候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数字化时代的大环境下,加快推进数字美术馆的建设,为城市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助力。此外,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还将举办“数字美术馆发展论坛”,邀请15位在美术馆数字化方面的专家,围绕“美术馆数字时代转型”的话题,深化和拓展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在数字艺术及数字美术馆本体研究方面的课题。

在创变中构建文化图景,在积淀中重塑精神高峰。馆藏是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学术研究的根基,25年来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也逐步形成了以“关山月和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及当代艺术设计研究”为主导的学术定位及展览品牌。此次25周年系列活动,精心推出了“高路入云端:井冈山水之精神形塑与回望”、“文脉传薪——2022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等学术精品展览。前者以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自身馆藏资源为基础,联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大山人纪念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岭南画派纪念馆、关山月艺术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举办,以关山月先生的井冈山主题创作为核心观察点,展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与胸怀,重构群体记忆中的积极意义。后者展出的130件作品是国内老中青三代油画家近年在写意油画领域的探索成果,从“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作品的展示、研究和出版入手,对当代“写意油画”的学术课题进行梳理和研究,通过油画材料等媒介的运用,以中国写意审美为内核,注入中国艺术精神与气魄,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精神和中国文化气派的中国油画,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建馆25周年之际,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还特别推出了“同心共创——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5周年‘山月文创’限量精品展”,精选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自主打造的品牌“山月文创·艺术东西”的文创精品予以集中展示、限量发行。我馆将与深圳邮政合作,首次推出数字化防伪邮资机宣传戳(打印型),纪念邮戳是结合关山月美术馆建筑特征与数字25全新塑造的视觉形象,以首尾相连循环的形式体现,邮票、邮资、编号统一由机器打印封签,这种限量首发具有一定的艺术和收藏价值。“共创共享·艺术之美”是美术馆本次周年庆的主题,这枚纪念邮票设计以极具装饰感的缎带首尾衔接,体现美术馆携手对社会大众进行谆谆美育的功能。循环衔接亦体现了美术馆以艺术养分滋养大众,传递艺术之美的寓意。

在深圳进入“双区”驱动的黄金发展期,为进一步推动和活跃深圳美术事业的发展,提高城市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立“中国艺术研究院深圳美术创作院”,共创共享,携手赋能文化艺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图书文献馆、深圳图书馆·美术分馆也将正式向公众开放,图书文献馆是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原有的“图书资料库”基础上筹建,活化馆藏图书,扩大文献储备,深化研究课题,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十五载,以美载道,美美与共。25年来,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与深圳这个城市共同成长,以鲜明的学术定位与独立的学术品格,打造出了独具当代城市文化品格的艺术研究和展示的学术品牌。立足新的起点,与城市共同成长,与时代同频共振,共创与共享深圳文化艺术之美。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中国时讯新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