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为了生命的绽放“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福祉保护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朱丹丹

(中国时讯新闻 深圳讯)11月3日同一健康日(One Health Day),由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发会行动亚洲基金、深圳市灵通心理科学研究所、深圳市春风应激干预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协办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福祉保护国际研讨会”在深圳银湖CDI大厦综合开发研究院顺利进行。1100余位关心青少年福祉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分为上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与过程哲学论坛及下午的青少年发展与福祉保护实践论坛。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希望能够促进各国共享这一领域的经验及携手共建青少年福祉保护网络和教育资讯共享,以及推动过程哲学在这一领域的应用。
中国绿发会行动亚洲基金苏佩芬女士在开幕中提到“新冠病毒是人畜共同疾病,也再次提醒了我们对动物、环境和人类三方面的共同健康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和科技的发达,带来了方便,却也带给全球多重在动物,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挑战。许多数据已经让大家了解到,全球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福祉上遇到的重大危机。


图为论坛开幕致辞嘉宾李罗力先生(左一)、约翰·柯布院士(中)、特伦斯·瑞安教授(右一)
 马洪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深圳市市委原副秘书长李罗力先生在开幕致辞中讲道:青少年的青春期是获得社会情感的关键时期,有一半的精神卫生问题是出现在青少年14岁之前,我们现在必须十分关注和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世界著名后现代思想家、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约翰·柯布在致辞中强调过程哲学的运用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上的重要性。柯布院士提到“新形式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能够在年轻人的社会化中重新获得对金钱和消费主义的主导地位,但亦不能简单地回到其古老的传统中去。过程性思维可以帮助年轻人在创造性的思维和行动中找到意义,缓和工业革命带来的损失。它可以引导人们不在金钱竞争中寻找意义,而是在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和为共同福祉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特伦斯·瑞安教授是牛津大学格林坦普顿学院、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皮肤病学荣誉教授,他从医学角度讲述了在小学阶段开展生命关怀教育对于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福祉的重要性。“目前,全球都在关注精神健康的下降。这对年轻人的影响尤其大,而Covid-19新冠病毒大流行病被认为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非常强调友谊是一种治疗工具。近几十年来,指导大脑使用友谊这一工具来抑制恐惧和焦虑的方法已被越来越多地理解。它增强了心理健康,健康和幸福取决于它。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精神福利的时候,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显然行动亚洲提出了杰出的解决方案。关于健康、幸福和快乐,在人类和其他动物王国以及环境之间建立关系,一直是一件好事。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在小学开展生命关怀教育更重要了。”
上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与过程哲学论坛上国内外专家精彩观点迭出。美国著名过程哲学家,美国汉德瑞克斯学院新视野研究中心主任杰伊·麦克丹尼尔博士从过程哲学的视域出发强调:“视人生为旅程,享受生命的过程,通过关爱他人,升华自己的生命,从而让自己的心永远年青!”
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院长樊美筠博士阐发了“过程哲学的自我观”,认为过程哲学视自我为关系的自我,过程的自我和创生的自我。因此视个体为整个宇宙的合生,强调“我行故我在”,自我的形象是去创造的形象。她认为“过程哲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一条整合身心灵、创造丰富人生的健康之路”。深圳市灵通心理科学研究所蒋平教授提醒“我们每个人可能在角落里都有一个黑三角,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发现这个黑三角并把它找出来,在阳光下它把化掉。”美国心理学家奥莱雯·贝德福德博士对传统的孝道观念带来全新的视角解读,认为“在亲子关系中要注意辩证的看待孝道,在反思单边式孝道的局限基础上提出一种 “互惠式孝道”,认为“互惠式孝道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孝道,由此产生的亲子关系就是健康的亲子关系。”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建明谈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承认需要学会做家长,学会做老师。”日本东京都议会议员松田康将对日本校园霸凌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日本编写校园教材开展教学的应对经验。加拿大女王大学亚洲代表处主任张志尧教授在点评中提到了教育GDP概念,并且认为跟盲目崇拜教育GDP告别,有益于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清华大学博士后刘红晋博士从具体案例提出心理界限和心理时差的概念,探讨如何利用高科技帮助青少年维护权益。

在下午的青少年发展与福祉保护实践论坛,作为行动亚洲生命关怀教育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深圳大学及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马敬仁教授提到“从深圳出发的‘行动亚洲’,将基于同理心发展的生命关怀教育从幼教、中小教扩展到大学阶段,逐步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青少年教育工作平台,希望在各位智者各位朋友的支持和参与下,把中国和世界各国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纳入我们的研究工作、融入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另外还有广东省公安厅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周炜杰分享了作为一位警官在一线进行危机干预实践经验;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在深圳推动市民情感护理工作,对家长教师在青少年情绪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及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具体建议;深圳市春风应激干预服务中心副总干事陈玲进行了性安全体系的校园实践经验分享;行动亚洲中国联合创办人张媛媛则探讨教师在青少年福祉保护中的角色,并提出福祉保护者、倾听陪伴者、社会化发展的教练以及支持学生自主发展的引导者等四重角色的意义。

(下午场青少年发展与福祉保护实践论坛现场)
行动亚洲生命关怀教育小学项目执行总监刘晓雅主持了校长圆桌环节,4位来自生命关怀教育示范校的罗琳校长、梅杰校长、李庆辉校长和王秋颖主任分享学校在青少年保护中的经验。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美俊老师表示:知识在教育中以何种方式出现,更是双减政策后老师们需要研究的。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的转化,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并实践“人之为人”。她更特别提醒,“我们需要关注孩子是以一个怎样的生命状态在学习,眼中有‘人’,才能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校园欺凌防患于未然,才能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核心素养’。”


(于长江教授为本次论坛致闭幕词)
北京大学深圳人文学院执行院长于长江教授为本次会议做闭幕致辞,他表示:来自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甚至不同领域的人一起聚集在深圳,中国改革开放这样一个最前沿的地区,这本身就体现了我们在一些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问题上,能够有能力、有意愿,而且有可能去共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像青少年福祉保护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关乎全社会、全人类的事,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这是一场真正的国际研讨会,在马洪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张媛媛女士和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治河博士的共同策划下,线上线下互通,理论与实际相交汇,国内与国际互通,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优秀会议。


正如王治河博士在会议总结时所说:“生命教育它一定是跨学科的教育,一定是跨国教育,让我们为了青年一代的幸福,为了青年一代的美好未来,共同携手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中国时讯新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