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讯新闻 深圳讯)10月21日,“焕新·WE来”平安银行2021年对公暨风险开放日在深圳举办,150余位投资者、分析师、媒体及雪球大V莅临活动现场,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携平安银行管理层出席,与大家坦诚交流,阐释平安银行对公业务从防守到进攻,从做精到做强的思路与打法,回答大家关切的热点问题。
经过五年来的转型攻坚之战,平安银行已经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对公业务成长之路,持续加快推动对公业务经营模式向生态模式升级,重塑数字经济环境下对公用户价值评价与分层经营体系,强化科技型交易银行建设、利用复杂投融做大客户AUM和LUM、深化“风控大脑”的前瞻预判与组合风险动态管控,平安银行正在构筑对公新动能,开启增长新曲线。
谢永林表示,随着全行零售战略转型进入第二阶段,对公业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一是在全行负债业务、流动性管理这些基本盘上,对公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对公能够发挥在资产端的识别能力、风险能力、定价能力,更好的为零售寻找资产、创设产品,进一步提升AUM规模。现在这套公私联动机制已经非常成熟,对公和零售将通过更有效的协同,推动零售转型第二阶段的顺利实施。平安银行要趁着全行稳健发展的时间窗口,借着对公重启的势头,合理配置资源,一鼓作气,将对公业务做强做大。
胡跃飞:对公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乘势而上,空间广阔
在开放日上,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副行长郭世邦、董事会秘书周强、总行公司业务总监兼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李跃分别就对公业务成果与新作战模式、风险管理、复杂投融业务、交易银行业务做主题分享。
胡跃飞指出,从结果来看,经过3年转型攻坚,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业务增长能力明显提升。2021年1-9月,平安银行对公业务营业收入331.93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交易银行营业收入增长28.5%。对公客户数持续增长,2021年9月末,对公客户数较上年末增加7.03万户,增量为去年同期的2.19倍;新客存款余额2550亿元,占公司存款余额的12.48%,客户质量显著改善;在压降近千亿高成本主动负债的前提下,企业存款日均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8.8%;对公负债结构和成本持续优化,企业活期存款日均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3.0%,占比34.1%;全行对公团队平均年化产能较上年提升12.3%。
依托平安集团强大的综合金融优势,以及作为平安集团团体综合金融业务“1+N”的发动机,平安银行借助综合金融机制的换挡升级,实现了投融规模快速增长。此外,平安银行全力打造“数字银行、生态平台”三张名片,以星云物联网、开放银行、数字口袋为抓手,不断强化产业链海量集成能力及风控能力,平台赋能和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型公司银行”的形象不断深入人心。
胡跃飞表示,看归因,平安银行对公业务的重启,得益于正确的战略引领、稳健的资产质量、零售转型的成功、集团投融业务及一支能打胜仗的对公队伍。转型以来,平安银行持续践行对公业务“3+2+1”经营策略,构建对公业务“AUM+LUM+平台”经营模式及“业务+科技+风险”一体化管理机制,同时,深度借助人工智能(AI)、区块链、物联网等科技手段驱动业务创新,加快推进数字化经营。
看未来,胡跃飞认为,环境在变,客户的选择在变,平安银行对公业务经营模式也顺势而变。在影响公司业务的诸多变量中,最强大的两个变量来自产业数字化和社会融资的结构性变化。产业数字化,将重构公司银行的一切经营要素,改变“账户”、“交易”、“客户”这些固有的概念和范式。客户的经营逻辑正在从线下到线上、从单一客户到生态客群、从封闭服务到开放服务快速迭代;交易银行依托平台、数据、互联,正在交易场景、交易标的、交易需求服务等方面延伸业务的广度和深度;社会融资结构的调整,也在重塑对公业务赖以生存的传统资产负债表,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大发展必将为公司业务创造更多新赛道。行业化、投行化、专业化的投融生态将会演绎更多发展的新故事。
平安银行将通过“星云平台、开放银行、数字口袋”等新渠道,全面升级多元化、批量化客户触达能力,实现从服务平台企业到服务平台用户的转变,并打通用户向客户的转化路径,为对公业务发展构筑强大客群基础。同时,以数字为抓手,围绕交易银行的账户、交易及风控逻辑,实现产业链的四流互通,依托数字账户建立与消费端、产业端、政务端平台生态的连接,打造企业数字分及配套权益体系,构建服务数字经济的核心能力。
2020年,债券发行规模超50万亿,A股股权融资规模近2万亿,并购业务规模超过1.2万亿,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的快速成长,创造了巨大的复杂投融需求,为平安银行发掘优质资产和服务优质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此外,面对新形势,平安银行将通过智慧风控赋能,为公司业务平稳穿越周期提供关键支持。
胡跃飞表示,展望未来,作为集团对公业务的发动机,平安银行公司业务将以强大的“综合金融与科技能力”,强化四大新动能,焕发平安生态“百万客户、千万用户”的广阔潜力,打造最具特色的“科技型交易银行和复杂投融生态”,开启增长新曲线!
周强:“不一样的投融生态银行”的五个鲜明标签及三大生态打法
开放日上,周强表示,平安业务体系以“轻”为核心,复杂投融是双轻的积极践行者,具有“多”“快”“好”“深”“广”五大标签,他用“一个五好青年的成长记”比喻平安银行打造的“不一样的投融生态银行”。
“多”是指,平安银行拥有超过四千人的对公客户经理队伍和完整的账户体系,是平安集团团金业务的“发动机”和“主战场”,也是平安集团投融资源的牵头执行者,可用双轻资源多,能最大化双轻效果。
“快”是指,平安银行通过对平安集团资源的杠杆使用,支持平安银行资金难以覆盖、难以满足的客户痛点,自2019年起,平安银行推荐平安集团投融项目规模连续两年快速增长。而平安集团在汽车、基建、不动产、医疗健康及科技领域进行产业布局,也助力平安银行更好开展复杂投融业务。
“好”是指平安银行双轻模式撬动的投融规模大、增速快,是因为背后建立了团金点面结合的资源协同和利用机制,能够让集团资源真正为银行所用。通过2.0版团金融合升级和队伍思维的转变,做实团金项目组。
“深”是指平安银行围绕“真投行、真行研、真甲方”,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行业银行作为载体和牵头方、投行打点、交易打线、团金打面的“四位一体”协同机制,全面打造车生态、房生态、基建生态和资本市场等投融生态圈,集合资源,形成全方位的复杂投融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做大客户AUM和LUM,实现客户的深度经营。
而平安银行的差异化模式也将“以点及面”更广泛地批量化复制运用,此为“广”。周强还介绍了平安银行2020年“复杂投融十八式”系列及2021年进一步升级的“复杂投融三十六式”系列,对客户而言,平安具备比别人更强、更快、更便宜、更全面的特点,为客户解决痛点。
关于平安银行在深度聚焦行业生态的打法方面,周强分别从车生态、房生态及基建生态进行分享。如车生态方面,他举了个例子,平安银行与A汽车合作,在B端方面,不仅可以通过行业+投行为客户提供主体融资、债券承销、债券投资的“商行+投行+投资”服务,还可以通过行业+交易,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订单融资服务,为下游经销商提供库存融资和消费者购车融资服务,全链条助力生产和销售。在C端方面,平安银行汽融中心支持A汽车终端消费者的购车融资。周强表示,平安银行的目标是三年后成为车生态领域最领先的投融银行。
周强提出,作为有这五大特色标签的“五好青年”,平安银行一定会乘势而上、挺立潮头,努力争取成为“披荆斩棘的哥哥”,为全行对公业务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李跃:“我在平安银行对公开放日现场,看到了真的牛”
2020年12月22日,平安银行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射“平安1号”卫星(即天启星座08星),成为国内第一家发射物联网卫星的金融机构、第一家建设新型物联网的商业银行、第一家研发卫星新终端的交易银行。李跃表示,作为行业供应链金融的先行者,平安银行构建上有卫星、下有物联网、中有数字口袋和数字财资的开放银行数字服务生态。目前,该行已接入地面千万级物联网设备,服务千万级互联网B端用户,业务+科技+运营+风险紧密协同,打造兼具平台金融、供应链金融、票据业务、跨境离岸、财资管理业务能力的业内最强交易银行作战阵型。
李跃介绍,在平安银行“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方针指引下,在对公经营“点-线-面”的新发展趋势下,交易银行要从账户、数据、交易三方面入手,做不一样的交易银行。
首先,是革新账户理念,以互联网理念打造数字账户,通过统一的账户ID等3个核心账户产品,以传统打法30倍的获客能力覆盖超千家B端、C端G端平台,带来660万用户。此外,平安银行通过升级的开放银行,将账户与生态连接,与合作伙伴共同经营和成长。目前,平安银行的此类服务,已经覆盖TOP100互联网平台的60%。
其次,是嵌入企业交易,从金融服务到场景化服务,以数字口袋、数字财资两大平台,赋能企业经营全流程,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背后的经营难、经营贵问题,同时达到活跃交易的目的。平安银行数字口袋App作为该行对公业务的统一经营平台,持续进行体验、功能、运营升级,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非金融全面数字化服务,做企业主的随身数字经营管家。目前,数字口袋月活用户数已超50万,较上年末增长132.5%。数字财资则采取微服务架构,弹性可拓展,支持公有云、私有云等多种部署方式,做大中型企业的隐形CFO,将服务融入企业交易流。
最后,是发现数据价值,平安银行自主搭建“星云物联网平台”,通过千万物联网设备,每日亿级数据,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痛点,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大幅提升金融可获得性,截至2021年9月,平安银行“星云物联网平台”为实体经济提供超1300亿元融资。以数据能力结合强大的中台能力,平安银行不断降低每一比特数据经营成本、提升每一比特数据资产价值,进而提升每个客户、每个客户经理的人均数据服务量,以数据覆盖度迭代网点和人力覆盖度,更广触达客户、更大释放行员产能,让客户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在演讲中,李跃还现场展示了平安银行在智慧农业场景下,如何通过为牧场中的奶牛安装穿戴式设备,结合AI摄像头,实时监测其生理特征、身体状态、活动轨迹等。星云物联网因此掌握此类农业实体的真实生产能力,通过养殖贷等创新产品,为农业实体提供单户最高8500万的融资。
李跃表示,在数字化浪潮下,在科技范的交易银行账户、交易、数据新打法的背后,平安银行对用户价值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基于此,平安银行发布了《平安银行企业用户数字化价值体系白皮书》,搭建SCORE模型,通过数据资产(Source)、行为表现(Conduct)、经营资质(Operation)、营收贡献(Revenue)以及生态溢价(Ecosystem)五大维度,探索衡量综合金融收入、生态综合价值、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全新用户价值体系。
一枝独秀不是春,生态共赢春满园。未来,平安银行将继续通过广覆盖的账户、新体系的交易、强大的数据,做真开放共赢、真双轻高效、真科技赋能的交易银行,为实现“生态银行、平台银行、数字银行”拼搏努力。
郭世邦:资产质量经历了由“-”到“+”的磨砺,从拖累变成了核心竞争力
在“对公做精”战略引领下,郭世邦管理的对公风险管理团队已完成对公、零售规模结构的调整,目前,对公客户数更新过半,优质新客户成为资产质量稳定的坚实基础。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平安银行不良率及逾期60+率均大幅下降,拨备覆盖率不断提升,目前在上市股份制银行中均排第2;同时,经过逐年持续优化,“二阶段+三阶段”贷款占比在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排第一。谈到对公业务风险管理的转型历程,郭世邦表示:步步为营,穿越周期,平安银行的资产质量经历了由“-”到“+”的磨砺,从拖累变成了核心竞争力。
郭世邦指出,成绩的背后,是“体制+机制+队伍+平台”有机结合的风险管理体系。以体制、机制确立平安的风险文化,以专业化队伍强大的执行力,造就平安银行风险管理战且能胜的生命力;以智能化的科技平台赋能风控、赋能管理、赋能发展。
平安银行持续创新风险管理模式,通过科技赋能风险管理的两大核心成果,其一智慧风控平台是人机结合的数据化“风控大脑”,其二智慧特管平台是清收处置生态共赢的“云平台”。
智慧风控平台将授信业务贷前、贷中、贷后、预警等全流程纳入线上化、数字化管理,集成持续迭代的八大智能场景应用,赋能风控、赋能管理、赋能发展。郭世邦举例介绍,智慧风控平台的智能尽调系统可以减少客户经理80%工作量,解放和赋能客户经理,实现财报图像OCR自动识别、科目智能匹配,平均准确率达92%。而汽车经销商融资单笔业务审批时长已从传统模式的7-10天,缩短到15分钟。平安银行打造的“引领式”贷后管理方案,挖掘通过系统强化管理和减少人工工作量的节点,实现贷后“机器为主人为辅”,最大化贷后管理的工作效能。
据悉,智慧特管平台已实现清收处置全流程100%线上化运营,将特殊资产清收处置流程梳理为120+清收标准动作,实现从移交分案、尽职调查、一户一策、方案执行到入账回收的清收作业全过程闭环线上化、节点化、任务化。即使在2020年疫情期间,特管经理足不出户,清收工作也照常推进,基本不受影响。同时,智慧特管平台实现移交分案、尽职调查、方案制定三大清收环节自动化,尽调报告撰写平均耗时从过去的11小时缩短至0.4小时,单笔税核从6小时降低到1小时。郭世邦举例说,智慧特管平台与法院系统线上化对接,可有效解决传统诉讼模式立案难、诉讼慢、归档难、成本高的问题,诉讼周期从180天降低到最快25天,实现重大资产处置快人一步。
郭世邦表示,当下,是大变革的时代。平安银行不忘初心,坚守风险底线。始终以创新的思维,坚决的行动,不断争先,支持业务蓬勃发展,让风险管理持续成为平安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正如谢永林在总结讲话中所说的:“未来,通过更加深化的科技赋能、综合金融、公私联动,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不仅自身能走出独特的第二增长曲线,而且会在零售转型战略中迸发出更夺目的光彩。”
平安银行举办对公暨风险开放日:构筑对公新动能 开启增长新曲线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朱丹丹